P1120644.jpg <本來被折成盒子,被媽咪搶救回來的圖畫,上頭還留著折痕

心理學中有「銘印」行為現象,這個現象是由奧地利的動物學家Konrad Lorenz所提出,他根據初生的動物,靠著聽覺或各項感官辨認親父母(或養父母),尾隨其後行走,對親代留有深刻的印象,所做出的研究結論,這個現象是一種本能反應。

維基百科這麼解釋「銘印」:銘印又稱印記、印跡或印痕,在行為生物學中指的是一種不可逆的學習模式:通常在一段比較短的,由基因決定的時期里(敏感時期),環境的刺激會被長久地植入個體的行為中,後來看來就好像先天習得的一樣。本能理論認為,銘印是通過學習,而掌握了鑰匙刺激而形成的現象

銘印現象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特性就是「關鍵期」,也就是習得某種特殊行為或能力的某個階段。

我並不十分同意學習有所謂的「關鍵期」,學習應該是無時無刻,不限形式,只要在生命中獲得啟發,你就可以取得知識殿堂的金鎖匙,開了門,門後的世界是任人遨遊探索的。我也不認為學齡前的幼兒應該接受各式不同的腦部開發和無止盡的知識填鴨,但是我絕對同意上面所述「環境的刺激會被長久地植入個體的行為中,後來看來就好像先天習得的一樣」。

最近,我從小希寶的身上,開始印證這些道理。

小希寶有個很不好的習慣,就是吃東西時油膩膩的嘴時常直接往衣袖上擦。幫她準備手帕後,情況有一點改善,但是,每天晚上我還是免不了對著她黑黑髒髒的衣袖嘆氣,最後,我決定讓她自己洗衣袖,她自己種的惡果,要自己收拾。結果,第一次洗衣服的她,用幾乎完美、非常熟練的手法抹肥皂,拿刷子把髒衣袖刷得乾淨如新,還會用搓揉的手勢揉洗衣服。我驚訝於她的表現,後來才想起,做事追求完美、有潔癖的外公,平常就是這樣在洗抹布,原來善於觀察的她,已經悄悄地學會了。

在媽咪的肚子裡,我們就給她取了一個充滿希望的名字,期許她背負發揚中國語文的使命(爸爸媽媽啊!你們兩個是"轟"了嗎?)。

黃昏的時刻對著微醺的晚霞,她會說:「現在是『華燈初上』的時候。」回朴子吃過晚餐,走在高架橋上,望著高速公路旁的民家,她脫口而出「萬家燈火」四個字,用得恰到好處又有美感的形容詞,讓我們感到驚喜萬分。寒假時,在故宮工作的表妹送了我們幾本書,小希寶每天一定要纏著我讀「書法」特輯,她對介紹「王羲之」的內容和「蘭亭序」的賞析最是喜愛,沒想到這幾天發現,她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把整篇介紹背誦下來,當中有許多繞口文言的字句,她也能一字不漏的說出,讓記憶力已然衰退的我,自嘆弗如。

沒有刻意的培養,我們在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灌溉,或許,我們對她的期待,是印記在話語中,在行為裡。然而,大多數的時間,我選擇讓這個敏感多慮的孩子在大自然野放。

如果銘印現象是一種神奇的心理作用,那麼,我會希望這些童年的印痕,深刻的烙印在小希寶的心裡,讓她長成一個健康又快樂的人,這是貪心的媽媽寫在2010年的母親節之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ini11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