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MG_7743.jpg 

^2010.11月小希寶@溪頭

 

經過一陣子的觀察,我們決定讓小希寶到診所接受醫生初步的"發展和行為"評估。

原因是,她在團體中過於乖巧與安靜。

這個理由,可能讓許多人笑掉大牙,尤其是我們從事教職,這樣的學生不正是夢寐以求的嗎?

再退一步想,我們習慣關注於外顯行為有問題的孩子,

其實,過份安靜的孩子,因為不惹事所以總讓人放心,

但隱藏其後的問題,或許比好動活潑的孩子更加棘手難以處理。

 

我說她的過份安靜絕不誇張,這個在家聒躁到想讓人用膠帶黏嘴巴的孩子,

在學校可以一個上午都不講話,也少有與人互動交流的時候。

不過,值得安慰的是,她還是喜愛上學、喜歡同學,

甚至可以把全班同學的座號和姓名倒背如流,每天也會和媽咪分享學校發生的大小事。

除了過於安靜以外,老師在教師的評估表上也寫著:"對於需要立即反應的事務,會顯得遲疑。"

我完全同意這點,她對新事物的焦慮與過度擔憂完全不符合她的年紀。

 

當我花了點時間填寫完醫生交付的三大張自評表時,突然有種開朗的感覺。

其實問題比我們所擔憂的小小小,她的焦慮與安靜,應該是來自於她先天的高度敏感。

如果她在團體中感到自在與舒服,我們又何必強逼她一定要展現大方?

(這種說法有矛盾之處,因為宅男和魚干女也覺得自己很好,但在群眾裡總是不搭軋...)

再因地利之便,隨時可以和老師對談,了解孩子的現況,也知道她很努力的進步著。

這麼看起來,好像是爸爸媽媽的杞人憂天呴?

 

在我處理孩子(別人和自己)的問題時,我常會想起聖經裡的這段話: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

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

殺戮有時,醫治有時;拆毀有時,建造有時;

哭有時,笑有時;哀慟有時,跳舞有時;

拋擲石頭有時,堆聚石頭有時;懷抱有時,不懷抱有時;

尋找有時,失落有時;保守有時,捨棄有時;

撕裂有時,縫補有時;靜默有時,言語有時;

喜愛有時,恨惡有時;爭戰有時,和好有時。

 

"接受醫生的評估,有助於父母親釐清問題癥結,幫助她改善社交能力及焦慮問題。"

這是我寫在自評表上的最後一段話,我相信,這個階段只是一個"有時"。

在她讓自己更強壯以前,我要有耐心的等候適合的時機來到。

我這與眾不同的孩子啊!你一點也不孤單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ini11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