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要選教科書的時候,各家出版商莫不卯足全勁來搶攻教科書市場。
頻繁的到校拜訪,辦理教科書說明,這三年來更是專攻"電子書"這一區塊。
不管出版社之間如何競爭,其實,老師與學生都是最終的獲益者,
尤其在電子書的市場裡,每家都標榜著最具特色,課程最多元,補充最豐富,介面最人性。
不可否認在全數位化的時代裡,教室裡配備電子白板,上課使用電子書,
減少許多備課時間,又能吸引學生注意,提昇教學品質,
有這麼好的資源應該要高興才是,不過我卻為這樣的現象感到一絲絲的擔憂。
當教學者過度依賴電子白板或電子書的時候,會是什麼樣子?
是不是會漸漸失去判斷教科書內容良窳的能力,
被出版社這些五花八門的週邊商品綁架,埋葬了傳道、授業、解惑的使命?
雖然我上課不免也會使用電子白板和電子書,不過,我心裡很清楚,這是教學輔助工具,
學生在課堂間的發表、討論、思考和歸納,才是真正的教學核心。
我也擔心著,使用電子白板時的光線或輻射無形中會傷害孩子(與自己)的視力與健康,所以盡可能的控制使用時間。
當各班都使用電子白板時,需要耗費的電量與金錢,應該也是不少的開支吧!
我更擔心孩子會以為要有五彩繽紛的動畫、聲光互下的效果才是好玩的一堂課,
長久過度依賴眼睛,接收太多的視覺刺激,逐漸喪失"聽"話的本能。
不能好好的聽人講話,無法冷靜的思考問題,這樣的教育,能說是成功的嗎?
或許這一切,都是我自己的想太多,
不過試想,如果有一天,全數位化電子書的時代真正來臨,
那麼,孩子不用來學校,所有的學生將是面對電腦上課,
"老師"這個行業,將會順應時代而消失!
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是機器,不是人。
我想起在慈心華德福學校首頁中看到的一段話:
在心中編織情感,
在腦海點亮思想,
在手足間運用意志,
四射的光芒交織著,
交織著力量與澎湃洶湧的光,
這就是人。
情感與思想,要靠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才能顯現,
帶領人的角色是很重要的,我們千萬不要忘記了,
當初踏入這職場的心情與初衷,更不要忽視自己的能力與影響力。
我們用心教人,不是用電子的飼料養成一群機器人。